,社保、医保、教育等各个领域城乡一体化改革就可启动。 从新世纪初以来,全国已有10多个省份开始“试水”户籍制度改革,各地在户改试验中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,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公平地享有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等权利。 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永红村刘阿玉做了几十年的“农民”,伴随着他家的户口被登记为“居民”,与之而来的是政府公共服务向下延伸。刘阿玉说:“乡下人看病以前顶多去镇上卫生院,现在城乡统一的医保卡,到城里大医院看完了还可以刷卡,不要现金,报销的事情在一个大厅换个窗口就处理了。” “统筹城乡发展的精髓,就是公平。户改同时推进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,农民是最大的受益者。”嘉兴市农办副主任徐勇说,公共服务理应政府“买单”,因为那是缩小城乡实际差距的重要途径。 “在铜陵,一个农村户口转成居民户口的‘财政成本’大概在是12万元到15万元之间(全国平均数在18万元左右)”,姚玉舟说,“改户口不是换一个本子,目的是为了彻底破除城乡居民身份差异,实现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各项基本公共服务。” 破除城乡壁垒的核心是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农民渴望享有与城里人一样的各类公共服务权益。然而,即使是面对“改变身份”的诱惑,农民更在乎的是过去一直以“集体”的名义存在于村的财产权利,户籍改革、城镇化后,如何明明白白地落实到自己的头上? 在11月中旬刚换完户口本,结束当了69年“农民”的历史之后,中山市沙溪镇龙瑞村村民刘冠农还是不无忧心地对《经济参考报》记者说,我们村里有集体土地,有估价14亿元的公共物业,村民年终都有一万元的分红,成了“居民户”之后,这些东西会不会有改变,甚至被“国有”了?尽管中山市政府明确宣示农民原有相关权益“三个不变”,但村民们还是顾虑重重。 “城乡一体化改革不从农村产权着手,就会变虚、走样。没有九亿农民的中产化,就不可能有中国的‘橄榄型社会’!”浙江 共4页 当前为2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
|